本报讯 8月2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国网河北超高压公司无人机作业班成员郝顺杰操作一架无人机,将输电线路智能机器人吊装并放置在距地面30米的500千伏桂北Ⅱ线导线上。机器人在导线上平稳行走,移动至指定作业位置后,仅用时30分钟就自主完成了缺陷处理。
这是河北南网首次采用“无人机+机器人”的方式在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上开展带电作业。“过去以人工带电作业方式处理这样的销钉缺陷,需要5名不同专业的人员协作,用时约1小时20分钟才能完成。而采用‘无人机+机器人’操作,作业时间缩短了60%以上,还降低了人工登塔作业的安全风险。”参与智能机器人研发的国网河北超高压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刘洪吉介绍。
近年来,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不断挖掘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潜力,提高带电作业技术水平,具备了0.4千伏~1000千伏全电压等级的带电作业能力。“对于不同电压等级和塔型,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作业。比如针对中低压线路,我们采取绝缘杆法或绝缘手套法,利用绝缘斗臂车等开展作业;针对高压线路,除了利用绝缘斗臂车,还经常利用无人机和‘小飞人’电动升降装置开展作业;针对超特高压线路,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开展直升机带电作业。”国网河北电力设备部副主任李春晓介绍。
进入电网迎峰度夏期以来,国网河北电力累计开展10千伏及以上带电作业7028次,多供电量1801.94万千瓦时,有力保障了电力可靠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