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伟德betvlctor微博!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中国交建
当前位置:首页 > CPEM推荐

重磅!中国电科院将有300多名科研人员获得收益分红

2025-10-23分类:CPEM推荐 / CPEM推荐来源:中国电科院、国家电网报
【伟德betvlctor微博】
原标题: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产出更多创新成果




近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一项技术许可协议,成功转化CPS7000型直流控制保护平台技术。这次技术成果转化基于中国电科院科研团队在直流系统构建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创新。


直流系统构建与控制是中国电科院的重点学科。2024年,中国电科院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优化科研攻关模式,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推动科研成果产出,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全力推进科研改革系列举措落实落地。该院2024年以来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以上科技奖励32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95项,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38项专利申请,主导的13项国际标准、55项国家标准获批发布;成为首批中央企业人才登高专项行动实施单位。


落实公司科研改革任务,中国电科院围绕能源电力重大紧迫性技术需求,将学科发展方向转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同时发挥科技成果集群效应,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速产出科技新成果。


CPS7000型直流控制保护平台是该院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项目研究团队强化换流器能量平衡控制技术研究,从结构拓扑方面开拓思路,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架构和高带宽、低时延组网通信网络,实现平台的控制周期不超过50微秒、稳态控制精度误差小于0.5%,能够精准开展交直流复杂控制和保护。同时,平台核心元器件实现全国产化,为我国能源核心装备自主可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业界对精细化、前瞻性电力科学研究的需求更为迫切。中国电科院超大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装置研究团队聚焦电力仿真技术突破,在数字仿真和数模仿真领域实现自主创新,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仿真技术是认知电力系统特性的关键手段。对电力系统的仿真模拟越准确,调度人员等对电力系统的掌控就越强,越有利于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应用的背景下,电力系统的运行越来越复杂,对仿真提出更高要求。我们研制了适用于大电网的电磁暂态仿真装置,重点攻克微秒级快速响应和大规模电力电子设备精准仿真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数十万节点级电网全电磁暂态精细化仿真,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中国电科院超大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装置研究团队成员卓谷颖介绍。


近期,中国电科院正加紧推进2024~2026年第二轮三年期项目收益分红激励工作。此轮项目收益分红激励涉及32项能源电力研究项目,首年度将有300多名一线科研人员获得收益。


聚焦科研去行政化,中国电科院优化科研攻关模式,创新“源端”激励机制,构建全员激励体系,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推行“任务制”等新型科研攻关机制。2024年以来,该院“源端”激励和全员激励体系两项案例成果先后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典型案例。


在项目收益分红激励基础上,中国电科院以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明确“知识产权三权分立”原则,制订涉及赋权调整、终止退出、权益保护、尽职免责等多个方面的关键配套机制,推动赋权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使用权及收益权解耦,确保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顺利开展,打破科研人员“不敢转”的瓶颈,从源头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转化效率。目前,大容量风电机组全工况设计仿真软件与试验装备,应用于超高压、特高压的直流干式电容器薄膜材料这两项科技成果的赋权约定书签订工作已完成,项目团队正在积极开展成果转化。


中国电科院实施“源端”激励,不问科研人员的资历、职位,在科研人员提出创新想法的阶段就及时给予相关团队和个人可观的现金奖励和荣誉表彰,激发科研人员提出新理论、探索新领域的热情。


非共线反铁磁电流传感器项目是中国电科院“源端”激励项目。项目执行负责人之一、该院电力智能传感专家梁先锋介绍:“电流传感器是测量电流的重要装置。在电磁材料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以铂锰、锡锰为代表的非共线反铁磁材料具有抗强磁干扰的本征优势,便提出一种基于非共线反铁磁材料制备电流传感器的新技术。我们的目标是研发大量程、快响应、高可靠的隧穿磁阻传感器,更好适应电网电流测量监测工作需求。”2024年以来,该项目团队经过不断研究论证,通过仿真揭示出非共线反铁磁磁隧道结机理,探索分析铂锰、锡锰薄膜材料制备方式方法。


围绕全员激励体系建设,中国电科院关注经济、荣誉、成长、环境4个维度,贯通业务链、人才链、生态链3条路径,推出16项激励举措,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一年多来,中国电科院持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院学术技术委员会三级架构,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加快重大实验能力建设,推进检验检测和科研分离,有力支撑服务电网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上一篇:无

下一篇:人事丨国网直属单位一把手调整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伟德betvlctor微博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

Baidu
map